据介绍说,近年来,由于海洋环境受到污染,“赤潮”频发,藻类被严重污染,而织纹螺喜欢摄食藻类,因此其体内富集和蓄积了大量藻类毒素,每年春夏季其毒性更大。
据相关媒体报道:2015年6月,福建黄石镇爷孙俩食用麦螺,孙子深度昏迷,送医院时心跳骤停,经22天抢救仍无法自主呼吸。
2012年7月9日,温州市龙湾区海城街道和瑞安市塘下镇发生多人食用织纹螺(温州民间俗称乌螺)中毒事件,共造成8人中毒,其中1人身亡。截至7月11日16时,温州市累计报告中毒病例21例,其中已治愈14例,死亡1例,留院观察6例,病情稳定。
当前正值织纹螺生产旺季,也是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。食用含毒素的织纹螺后,其毒素的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,最长为4个小时。目前对织纹螺体内的毒素,还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,死亡率较高。
织纹螺的品种和识别
织纹螺中毒症状
织纹螺中毒具有一定潜伏期,短则几分钟,长则数小时。早期表现为口唇、舌、指尖发麻,眼睑下垂。不久就会有消化道症状,感觉胃部不适,出现恶心呕吐、腹痛腹泻、口渴等症状,甚至便血。进而出现肢端麻木,开始表现为四肢无力或肌肉麻痹、共济失调等,这些都是神经系统中毒的症状。
中毒严重者很快就会出现瘫痪、说话不清楚、声音嘶哑、紫绀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紧接着出现休克,最后会因为循环和呼吸衰竭而死亡。而且整个病程发展迅速,可能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导致人死亡。
食用中毒后如何处置
这是神经毒性,至今没有特效药。一旦发生中毒,只有采用一些常用急救方法,包括催吐、洗胃、导泻、利尿等来促进毒素的排泄,防止发生呼吸肌、心肌麻痹而引起死亡。
所以,喜欢吃海鲜、撩螺的小伙伴
一定要谨慎哟
也给你身边的朋友提个醒吧!
整理自:人民网、钦州发布、当代生活报等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